跳到主要內容

定神-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
2023/02/23 - 2023/06/11
台灣第一代留日雕塑巨擘蒲添生,一生專注於人像雕塑,其中,容貌傳神的政經名人之人像塑造,在質量及數量上,更是蒲添生創作的一大經典。蒲添生曾言:「萬物之中存在許多美好的聲音,我一生選擇人作為雕塑的語言,乃尊重人體之美;人類的軀體,是大自然的縮影,在人體中可以找大自然的每個部分。」  本展以「定神」為名,呈現蒲添生在人像塑造上的美學展現。蒲添生人像塑造的藝術成就,不僅僅形似,還能定神於形,凝聚對象的精神與氣質於一瞬。善於捕捉人像隱微的性格氣質與動態細節,因而頭像作品,總能精準顯露對象的神韻,整體而言,現代寫實的時代風格,蘊藉著蒲添生的個人特質,因此在比例、肌理乃至於線條轉折等作品細節上,揉合成另一種溫暖而敦實的個人風範。 蒲添生為台灣政商頭人造像的數量驚人,但較少被單獨提出作為展覽主體研究,蒲添生以藝術的實踐,寫下了屬於台灣頭人像的巨帙鴻篇;藝術史家蕭瓊瑞認為,他的人像塑造系列,等同於以藝術書寫了「台灣歷史的一個重要面向」。因此,本展以「蒲添生台灣頭人巨帙」為副標,呈現蒲添生史詩級巨簡的台灣頭人群像,之於自身藝術創作生涯的重要性及代表性。   為能讓觀眾更立體且深入地瞭解蒲添生的雕塑,本展共分三個展區:「來自米街走入雕塑」、「寫神入形」、「生活風景裡的蒲添生」,以養成學習、藝術與台灣歷史與日常生活共三種面向,勾勒並呈現台灣雕塑巨擘蒲添生的藝術生命。
本館1-3樓
打開藝術之門-典藏捐贈展
2023/02/07 - 2023/04/09
《打開藝術之門-典藏捐贈展》展出自2019年至2022年期間的部分捐贈作品。嘉義市立美術館自2019年1月成立、2020年10月開館以來,典藏方向包含嘉義美術史發展之各時期作品、以嘉義為創作題材之作品,以及嘉義相關美術競賽作品等,目前有174件典藏品的捐贈,另有由文化局移撥的299件作品,目前共有487件作品的典藏,類型包含西畫、水墨、書法、雕塑、影像等分類,大多來自於藝術家本人、藝術家家屬,以及收藏者/機構的捐贈,此外亦有桃城美展之首獎作品的典藏,皆成為嘉義市珍貴的文化資產。   此次展覽的內容,除了精選部分作品為展示之外,嘉美館亦邀請各捐贈者現身說法,藉由影像的拍攝紀錄,道出其自身的收藏脈絡,以及捐贈的動機。藉此展覽,不僅對於作品的典藏脈絡有更多的紀錄與理解,亦希望在作品的保存、典藏和展覽中,能鼓勵文化與藝術的傳承,並為研究工作積累更多的內涵。   《打開藝術之門》系列的展覽與活動,亦包含「資深藝術家影片放映會」,內容為嘉美館每年所拍攝紀錄之兩位資深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內涵,藉由影像紀錄和保存藝術家、家屬和學者的口述,以及多種文字、資料與影像檔案的梳理與建檔等,呈現藝術家多元的創作觀與生活樣貌。每年皆在美術節前後進行放映,今年度拍攝之藝術家為林國治與葉茂雄。    
側棟二樓特展廳
位移的凝視
2022/11/05 - 2023/02/05
位移的凝視   《位移的凝視》是以「傳承與對話」為主題所生成的策展視角。展覽的六位藝術家除了與嘉義有著文化地域上的緊密關聯之外,各自又交會於建構在親情、師生與以藝會友的關係層面。   藝術家張義雄(1914-2016)與江寶珠(1917-2003)形塑出台灣美術現代性進程的發展想像,以及在當時對於憧憬成為「畫家」的理想性職志狀態。而陳哲(1937-)與侯俊明(1963-),因高中美術教育交織出師生的際遇關係,兩者從同樣以身體為表現的作品,顯現創作觀念與本質的差異,同時也間接從作品觀念投射出,兩種對於體制截然不同的思考。李錦繡(1953-2003)與何明桂(1978-)則是純粹以作品形成偶遇的關係,李錦繡具超現實無意識的黑色團塊系列,隱含著自身在大學畢業階段,對於人生、宗教、家庭的焦慮,卻也成就其此階段獨樹一格的創作風格。何明桂的作品以前世、今生與命運的劇本構成,與李錦繡作品所隱含的宗教觀形成有趣的交集與共鳴。   此展覽與其說是立基於關係(夫妻、師生與世代)的交會,更應該說是關係之外所衍生的交互性與差異性,作品也在這樣的關係交疊之上移位換意、互為評註,在通過藝術的規則中,以及作品所構成的肉、體、場、形之間,反轉彼此的凝視並敞開對話。  
本館1-3樓
今日開館 09:00 - 17:00
60045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(地圖位置)
+886 5-227-0016
art@ems.chiayi.gov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