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懸置的界線」希望以展覽的形式,將北回歸線的變動狀態、攝影家的山岳寫真旅程、重層山稜線地景、伐木與運輸纜線、溪流蝕刻線等,種種與嘉義相關的諸多線與邊界的意象,成為展覽的思考起點。有兩個主要的問題意識構成此次展覽。首先,試圖以線的狀態切入,再探嘉美館過往展覽曾經創造的反思性風景意識。就藝術而言,線有複雜與悠久的糾纏史,與圖繪、符號、繪畫性、書寫性,涉及區劃與隔離、也是逃逸、痕跡等主體狀態的欲望動力學。甚至在Tim Ingold那裡,人類棲居的世界不是由物構成的,而是由線組成的;也可以說,「每個事物都是一個線的議會(every thing is a parliament of lines)」。展覽延續著「線」的書寫性特質,以及「線」作為組成世界的方式展開;並著眼於當代生活情境中,線如何拓展自身生命,而生命也在事件之間持續編織新的線。
其次,便是透過作品組合來試圖提議,不存在穩定的界線。界線總是關於協商與力量,是主體與行動彼此的互相界定。同時,線也涉及區劃與隔離,能區分空間,劃定疆域。然而,無論多麼細微,界線自身都佔據了一個空間。那是個不屬於任何一邊的懸置領域,因而,如果界線是決定地景、記憶、身分與命運的現象,那麼界線的懸置狀態又意謂著什麼?開啟了何種感知樣態?這些都是展覽透過「線縷游」、「疆界注」、「懸置錄」等三個子題想要探索的面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