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樓展場子題一、我與我們
以藝術家的自畫像與人像創作為出發,呈現她們從個體意識到群體關係的探索。李錦繡自1970年代即關注人與自我的關係,從同儕、家庭到社會,透過灰色調與光影,捕捉倒影與逆光中的自我形象。她以線條留存輪廓與過程,發展出帶有攝影語言與負片效果的人像系列,展現「我與群」之間的曖昧與交錯。
謝貽娟則以「自畫像」作為日記,記錄自身與環境、物件、動物之間的互動與感知。離鄉到英國,她在異地持續尋找「根」,將童年經驗、家鄉記憶融入畫作。「人」形圖騰在她作品中跳躍,展現她對自我與他者的反覆凝視與解析。
從她們的創作可見「我」如何在變動中被重新定義,也見證她們如何藉藝術實踐與生活對話,追尋內在的安放與自處。從具象到抽象,從線條到色彩,兩位藝術家在不同途徑中,找到自我的定位。
三樓展場子題三、方圓之外
探索兩位藝術家對空間的哲學思維與感知路徑。李錦繡關心人類占據的「空間」神祕性,作品中常於灰色調和均勻色調中點綴色彩,構成「移動」的意象,畫面有如小行星般游移與對話,展現自由與探索的動力。
謝貽娟則從日常物件與環境出發,追求「非空間」的表現。她以藍色與幾何為主調,營造簡潔卻蘊含豐富情感的畫面,對空間與人我關係進行抽象詮釋,創造出靜謐而深層的心靈場域。
本展區由蔡志賢以雕塑延伸李錦繡與謝貽娟的線條與動勢,康雅筑則以纖維織品回應兩位藝術家的實踐精神與嘉義的土地連結,共同描繪她們對自由、空間與生命的實踐和追尋。觀者可在畫面與形式之外,感知藝術家如何追尋內在與外部的宇宙及其超越。